真香还是翻车?你不知道的护肤流行AB面

2024-01-31 15:06:54

今年刷屏的“早C晚A”大家都有听说,网上一水儿的花好稻好,但实际身边小伙伴真正上脸坚持的好像并不多。弘叔表示:不意外,每一波流行的兴起都是相似的套路~

有些“顶流”大家夸得那么神,难道没有水分?而有些做法或成分常年被“嫌弃”,又是不是另有隐情?

弘叔近期收到的私信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想探虚实的小伙伴们,好奇这些大热的“护肤流行”最终走向如何,究竟是真香还是翻车?

不急,让弘叔先带大家看看“顶流们”的AB面

· 最近被各种网红博主推的“早C晚A”刷屏,想知道具体要怎么上脸才不会翻车?

维C可以帮助肌肤抗氧化、还原黑色素,也能协助对抗光伤害,因此 早上使用维C产品后再叠加防晒出门,可以 大幅度提升防晒力。

而维A醇(视黄醇),有助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改善细纹、皱纹及松弛的状况。但 维A醇(OR视黄醇衍生物)有一定光敏性,因此 建议晚上使用,同步需做好防晒。

如果白天一定要用维A,记得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或选择 不具光敏感性的新一代维A:HPR(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例如倩碧新品肽A紫光瓶。

如果晚上的护肤保养,也想要同步抗氧化的话,维C类产品也可以晚上用。使用顺序建议 先A后C:抗老先行,然后美白。

· 早C晚A的护肤流程是否能和抗氧化类的精华一起使用?

· 如果可以,有没有简单的从浓度或者成分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像是维C,与 · 维E、硫辛酸、肌肽、麦角硫因等一起作用,淬灭自由基的力道将会更猛。

需要注意的美白+控油成分不能前后搭配使用,它们个性活泼,碰面会发生「螯合」的化学作用而令功效丧失。

老师关于早C晚A的产品有什么推荐的吗?

# 即开即用,激活后七日内用完,不挑皮 新手友好

# 上脸会有发热/刺痛感,敏肌请跳过,可选择他家另一款:安·白瓶

# 小颗密封胶囊设计,即开即用,方便控量和携带

# 防止视黄醇在日光下分解建议晚间使用,神经酰胺可精准防护/缓解A醇带给皮肤的刺激

· 现在用的护肤品都没有酒精成分,爽肤水是否需要换成有酒精成分的,帮助其它产品活性成分的吸收?

1.酒精作为一种 安全 的溶剂,便于其它活性成分顺利加入配方中,日系护肤品常高浓度添加(成分表排第前三)而皮肤感觉神经发达,接触瞬间就能感受到高浓度酒精带来的激凉感,尤其是皮肤薄的敏感肌或有破损的痘痘肌、晒伤后以及焕肤后,这感觉 只是刺激,不是过敏~

2.当配方成分复杂,需借助酒精高度渗透皮肤,皮肤招架不住而过敏,但你 只认识酒精,那也只能由它来背这口飞来横锅~

不过,酒精只是配方师们为了溶解某种成分或本身配方渗透不足时主动加入的“辅助”。如果一款化妆水中不含酒精,则代表本配方有条件不使用,因此不需要特意追含酒精的产品。

· 之前看到网上有种说法:肌肤偶尔需要感到饥渴,不涂任何护肤品,给肌肤“断食”让它休息休息,可以促进护肤品更好被吸收。这个说法正确么?

如果肌肤处于不稳定、敏感粗糙等不佳状态时,适当的简化护肤步骤,精简产品,减轻肌肤负担,对肌肤恢复健康状态有一定帮助

最简单的爽肤水和抗氧化类的精华液还是必要的

让“肌肤休息”的概念是针对附着皮肤表面的防晒隔离、彩妆粉底类的产品;这样可以减少肌肤被闷的时间,让毛孔得以畅通排泄,这是很有必要的。

· 我几乎不怎么去角质,总感觉去角质过度会伤害皮肤自身的保护机制,反而让肌肤成为敏感肌,但是一直不去角质,又觉得好像皮肤吸收不了护肤产品....

是的,给皮肤去角质这件事又流行回来了~

只有当肌肤发生暗沉、粗糙时,则表示需要适当促进角质代谢了,否则肌肤看上去不够透亮,甚至影响到护肤品的吸收。

实际上,只有长年使用果酸类产品才可能会让肌肤变脆弱。在法规之下,果酸的酸度有把控,短期使用不会有过度去角质(皮薄)的担忧。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后续的护肤中架起巩固屏障的“栅栏”(例如精华油、屏障修护类的面霜),如此一来,就能缓冲去角质带来的微刺激现象以及变成敏感肌的可能。

· 去除身体死皮是否有必要,如果有的话,怎么去除身体的死皮呢?

和脸部肌肤一样,一般来说不建议经常给身体去死皮。

正常状态下,这些“老废角质”能起到阻隔外界刺激物的入侵以及防止内部水分散失的作用

去角质不宜太频繁和粗暴,尤其是秋冬季皮肤更容易感到干、痒。像是东北式搓澡后,身体皮肤更容易发痒、干燥,则是这层“死皮”被去除的“代价”。

只有当感觉皮肤有粗糙感时再进行去除,每1~2个月/次的频率,并在去角质后立即涂抹身体乳。

·老师有提到过度使用面膜也会损坏皮肤,那多久使用一次面膜适宜?每晚睡前敷一片面膜可以吗?

一片面膜贴平均承载20~25G的精华液,且不论其中的有益成分多寡,单纯的保湿剂、防腐剂高频率地强迫角质层“接纳”,就有违它的意愿,因此,在医学上还有敷出“水合皮炎”的案例。

另外,面膜的选择也非常的重要,如果面膜中的成分不够温和、对皮肤不够友善,也有可能在敷面膜时封闭的状况下,皮肤会照单全收,所以一定要选择有信誉的品牌。

积雪草面贴膜,以积雪草提取物及绿色修护植物,舒爽修护肌肤不适症状,雪花冰成分快速镇静肌肤刺激感,带来清爽水润的肤感,采用植物纤维膜布,柔软亲肤,每一贴都温和呵护敏感肌肤

· 现在看到很多博主说用化妆棉与洗脸巾有助于更好的清洁和避免手部细菌,但爽肤水使用化妆棉涂抹觉得好浪费爽肤水,有时水倒多了化妆棉用着会有细棉丝留在脸上。

一般来说,营养型的以及含有粉末的化妆水直接上脸涂抹即可。若品牌强烈诉求需二次清洁的,则建议搭配化妆棉使用。

当然也要知道,化妆棉+化妆水揉搓出的黄渍,属于卸妆不彻底的残留物,要找卸妆不干净的原因才对。

最后提醒下:敏感肌,长期使用化妆棉恐有摩擦导致破坏角质的反作用,应小心谨慎。

就蓝光波长来说,确实穿透肌肤的深度,比紫外光深。蓝光波长短,能量高,如果以激光或脉冲光级的「功率强度」,别说皮肤,眼睛都会照瞎...

自然环境与人们日常用的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辐射量低、强度弱,真的不足以谈伤害~

文献资料上,谈伤害的,基本都是出自商人之手,因此,不必多虑蓝光直接对皮肤造成多大的伤害。

屏幕亮光主要对睡眠和视疲劳有影响,睡眠不好倒是真的会影响到肌肤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应该要营造好的睡眠环境~

· 弘叔,这两年很火的面部刮痧板,有时担心力度不够,没效果,但太用力会不会损伤到皮肤与毛细血管呢?还是用手来做按摩就好?

确实看到过好多明星在分享护肤心得时提到用面部刮痧板按摩,不过瘦脸啊提拉啊这种效果听听就好~

因为面部刮痧的确很容易因为用力过猛而引起皮下出血(想想背部刮痧...),建议 使用精华油配合,先于局部多按摩几次掌握好力度,再展开至全脸。

· 自己皮肤属于混合肌,T区容易爆痘只能通过清淡饮食调整吗?还有其他方法吗?一旦开始吃辣又会爆痘,而我又是无辣不欢的人…

像是果汁、可乐、红糖水等,200CC的量就能埋下爆痘风险。更别说上图这些明晃晃的糖分炸弹了~

糖会让胰岛素大量分泌,而胰岛素也是促进雄激素受体活化的物质,从而导致痘痘反复。

当然,要从控糖着手来降低痘痘的生成,并不是不喝甜饮料、咖啡不加糖那么简单,而是整个饮食方式都需要低GI化,尤其是减少白米饭的摄入,用部分黑/糙/红米饭替代。

针对容易爆痘的部位,要做好保持毛孔畅通及控油的护理。保持保持毛孔畅通,定期每周使用2-3次的清洁面膜(例如:硅藻土或活性炭的泥状面膜),可局部使用。

针对容易出油的部位,可以做分区保养,使用具有控油成分的爽肤水,降低油脂过度分泌,降低爆痘痘的机率。

记住,形成痘痘爆发的两大主因:毛孔堵塞、油脂分泌旺盛,所以想要预防改善的话,就要针对这两大原因去提前预防。

主打吸油力TOP级的硅藻土,丰富的微孔结构在泥膜干透后可强力吸附毛孔内皮脂脏污

友情链接